IOP遇政策收緊,鋰電產業鏈融資窗口收緊
時間:2023-11-01 11:00:00 閱讀:1362 編輯:admin 來源:市場調查公司
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疊加儲能躍進發展,推動鋰電產業鏈快速崛起,企業利用資本市場,IPO浪潮。
鈦媒體APP根據wind數據和公開數據粗略統計,今年共有88家鋰電產業鏈企業推出IPO。其中,17家成功上市,13家通過會議,27家排隊,25家計劃/進入上市指導;另外6家終止(撤回)。
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長放緩、上游鋰電鹽價格下跌和產業鏈產能過剩,鋰電產業鏈的利潤分配模式發生了變化。雖然IPO集體沖刺的邏輯仍然是資本化來應對競爭,但這種加速帶來了“必須”的無助。加強IPO審計和監管,鋰電產業鏈融資明顯受到政策層面的影響。
分析人士告訴鈦媒體APP,在行業變化和政策收緊的背景下,鋰電企業的上市機會窗口可能會縮小,產業鏈企業需要更加關注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
逾900億IPO募資在路上
與2022年相比,今年鋰電產業鏈IPO可謂疾行。
就上市數量而言,截至目前,今年已上市鋰電相關公司17家,中國證監會注冊1家,中國證監會提交2家,中國證監會批準10家。2022年,只有16家鋰電相關企業成功在A股和香港上市。
此外,今年正式上市的鋰電產業鏈企業也很多,其中23家接受咨詢登記,1家完成咨詢工作,9月21日與華泰證券簽訂合同,正式宣布上市咨詢。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鋰電設備、電解質、鋰電企業最熱衷于IPO,分別達到21、12、11家。鋰電四種主要材料中的正、負、隔膜熱情低于電解質IPO,分別有8家、4家、4家。其中,正極實際上更為細分,包括湖南裕能(301358.SZ)、安達科技(830809.BJ)、埃索凱和盟固利是四家主要的正極企業,包括磷酸鐵鋰電的融合高科技、錳酸鋰電的博石高科技、三元材料的紫京科技,以及磷酸鐵鋰電材料的福華化工。
在募集資金方面,披露數據的62家企業募集/擬募集資金高達901.02億元。每個環節的募集資金基本上與IPO企業的數量和規模直接相關。例如,國內動力電池出貨量第七的蜂巢能源計劃登陸科技創新委員會,募集資金高達150億元;湖南裕能(301358)是中國最大的磷酸鋰電供應商.SZ)今年2月9日上市,募集資金45億元;上游鋰電鹽企業榮輝鋰電業擬募集資金30.6億元。靈鴿科技、武漢藍電等小企業擬募集資金僅1.50億元,2.85億元。
從省份分布來看,鋰電產業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分別高達32家和19家。其中,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分別有19家、15家、10家、5家。
順便說一下,在IPO疾行的同時,鋰電產業鏈的再融資延續了前一年的繁榮。據鈦媒體應用程序粗略統計,自今年以來,近30家鋰電產業鏈企業提出了再融資計劃,包括固定增長和發行可轉換債券,募集資金總額超過600億元。
集體沖刺上市的邏輯
鋰電產業鏈集體沖刺IPO,延續再融資熱度,其背后的邏輯仍是競爭的需要。
過去兩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鋰電產業鏈全面爆發,企業在擴大生產的剛性需求下掀起了融資浪潮。但2023年,隨著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長放緩,上游鋰電鹽價格下跌,產業鏈利潤分配模式發生變化,利潤從上游向下游轉移。相應地,鋰電電池產業鏈中各企業的業績發生了顯著變化,各環節IPO的積極性也發生了變化。
比如去年碳酸鋰電價格高的時候,正極材料的整體生活非常滋潤;但今年碳酸鋰電價格大幅下跌,正極材料企業存貨大幅下跌,導致該環節業績普遍下滑。今年IPO的相應正極材料企業明顯低于去年。
即使是像湖南裕能這樣的磷酸鐵鋰電龍頭企業,2023年歸母凈利潤也大幅下降,上半年錄得12.38億元,同比下降24.15%;磷酸鐵鋰電毛利率僅為9.50%,同比下降9.26%。今年3月剛剛轉板北交所的安達科技,由于原材料價格與銷售價格不匹配,上半年虧損2.40億元,2022年盈利8.11億元。
而隨著鋰電行業的周期性輪換,市場對產業鏈的估值明顯回調。從二級市場來看,無論是鋰電鹽還是鋰電材料,還是鋰電電池制造商,股價都大幅下跌,加上近期市場疲軟,幾乎沒有幸免。華泰證券的最新研究報告明確指出:“明年數量和盈利能力的不確定性仍是短期內的核心矛盾,鋰電板塊仍處于左側,繼續觸底?!?
正是因為行業競爭的加劇,鋰電產業鏈上的企業才更加“焦慮”。
“鋰電產業鏈加速上市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一個無助的選擇。在行業趨于穩定后,估值將受到很大程度的擠壓,但隨之而來。”著名科技作家、九三學會中央科技委員會委員陳根告訴鈦媒體應用程序,面對行業趨勢和環境的明顯變化,如果資本化不加快,資本化的不確定性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家研究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也對鈦媒體應用表達了同樣的看法:“鋰電產業鏈企業希望通過IPO融資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市場份額,以應對產能過剩和利潤下降的壓力?!崩纾衲?月剛剛上市的湖南裕能,8月份推出了65億個固定增資計劃。
然而,隨著產業鏈產能過剩和資本方向的變化,企業自身的資本支出和融資行為更加謹慎。典型的是,與去年寧德時代相比(300750.SZ)、億緯鋰電能(300014.SZ)、中創新航(3931.HK)今年,鋰電相關企業的融資額度已經“縮水”。上述88家IPO企業,只有蜂巢能源募集資金超過100億元,再融資上市鋰電企業只有3家募集資金超過50億元。
鈦媒體應用程序指出,在再融資計劃的修訂和推廣方面,許多上市公司主動減少募集資金。例如,榮百科技的固定增長從60.58億元降至52.28億元,多氟將固定增長上限從55億元降至20億元,普利特將固定增長從18.89億元降至10.79億元。
東方證券研究報告指出,“當前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略有放緩。基于市場對增長率、利潤和模式的擔憂,再融資規則的收緊,鋰電企業的融資難度增加,繼續大規模擴張受到限制?!?
機會窗口或收窄
有人星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鄉。就在鋰電產業鏈IPO疾行的同時,鋰電企業失敗的案例也在增加。
近日,上交所網站顯示,中興新材因保薦人中信建投證券撤銷保薦,上交易所終止其發行和上市審核。中興新材主要從事鋰電隔膜等聚合物特殊膜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截至2022年9月,中興新材的干法鋰電隔膜年產能已超過10億㎡,出貨量份額持續位居行業前列。
無獨有偶,同屬于鋰電池隔膜賽道的金力股份和惠強新材也在此前宣布終止(撤回)首發申請,另有主營鋰電池回收利用的西恩科技、主營錳酸鋰的博石高科和主營鋰電池的華慧能源也打了“退堂鼓”。
事實上,早在今年8月27日,中國證監會官網就發布了《證監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明確表示,將“階段性收緊IPO節奏”。9月15日晚,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近期IPO撤回的企業主要存在控制穩定性不足、業績下降等問題,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經營能力。對于產能過剩、周期性強、天花板低的行業企業,中國證監會和交易所在審計實踐中充分關注行業發展趨勢和發行人自身情況,嚴格按照行業政策、發行條件和板塊定位進行審核把關?!?
這意味著不僅鋰電產業鏈,排隊企業實際上都面臨著發行速度顯著放緩的問題。根據wind數據,自8月27日以來的近兩個月內,共有31家新上市公司。在7月和8月之前,有36家公司和32家公司成功登陸了A股。
“在產業變化和IPO政策收緊的背景下,鋰電產業鏈企業的IPO機會可能正在縮小。”朱克力告訴鈦媒體應用程序,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放緩和鋰電鹽價格的下降,鋰電產業鏈的利潤空間被擠壓,投資者對鋰電產業鏈企業的投資熱情將減弱。此外,政策層面的IPO審計和監管也增加了企業融資的難度。
陳根還表示,鋰電技術開始穩定,重大技術突破的空間越來越小,這意味著鋰電產業鏈的研發投入和產出比越來越小。在技術融合的背景下,行業競爭將開始加劇,融資困難將成為一個長期趨勢,除非一些產業鏈公司能夠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但它認為,“雖然這不是鋰電產業鏈資本化的最佳時機,但至少有一個時間窗口?!?
至于鋰電產業鏈IPO未來可能出現的新變化或新趨勢,包括福建大飛資本董事總經理張力、朱克力、陳根等業內人士對鈦媒體APP提到了幾個關鍵點:一是隨著產能過剩和市場競爭的加劇,鋰電企業可能需要更加關注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以吸引投資者的注意和認可;其次,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鋰電產業鏈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將成為競爭的關鍵,也是IPO的亮點;此外,隨著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增加,鋰電產業鏈企業可能需要更加關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表現。